古人对兰花的种养和品赏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不但将下山初期的几根乱草驯养成飘逸灵秀的极具观赏价值的园艺品种,更为其配上颇具艺术内涵的盆、架、案几等,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艺兰经验。兰花的神、韵、香、型、色是决定其品位高低的重要因素,兰花花期的管理对来年的开品、尤其是参展名品的亮相起着关键的作用。江浙地区兰花的花期管理,从春蕙起蕾的八、九月份至来年的三、四月份,经“处暑”,“秋分”,“霜降”,“三九”,“立春”,“雨水”,“惊蛰”,“清明”等节气,气温在30℃~-5℃~20℃之间起伏变化,花期管理长达半年有余,要做到“时时留神,刻刻留意”。

兰花从孕蕾出土到进房过冬历时三个多月,八九月份江浙地区的春蕙花蕾大部已出土,这段时间春芽大多成草,夏、秋芽还在成长,入秋后又是一个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兰草为来年的开花发苗积聚养分的时期。兰草经过炎热的夏季养分基本耗尽,需要能量补充,这时候是施肥的最好时季,每10~15天喷、灌氮、磷、钾及兰草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在施肥中磷、钾肥的此例可适当高些,以促进花蕾发育与兰草的成熟。进入秋季,早晚天气转凉,秋高气爽,空气湿度偏低,要注意兰花盆面的润湿,增加空气湿度,严防“木樨蒸”、“菱角燥”。有条件的给花蕾套袋,浇水施肥时也小心别浇到花蕾,加强空气流通,以防烂苞衣,危及花蕾。
“秋分”后又是交流调换兰花品种的时候,也是观察、认定、记录花蕾、积累经验的开始,10月中旬以后可根据当地气温,适当给带蕾兰草延长光照时间;“霜降”后要注意气温的下降,带花的兰草视需要可摘除部分弱蕾,准备参展的兰花更要细致选择,精心管理。进入11月份,提早作过冬前的准备工作,清洁兰盆、修剪枯叶、整理盆面、最后追肥喷药。带花的兰草可提前进房,所有兰草在“立冬”前后气温低于5℃时应全部进房。
兰花进房后至翌年的“清明”后出房,大约要在室内5个月。兰花进房到来年早春花蕾拨箭,这段时间兰花生长缓慢,只需定期浇水,保持带花盆面的湿润,经常通风换气,一般不用施肥喷药(建议温室兰房1月~3月给带蕾兰花必要的低温期,让其充分“春化”)。进入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季节,兰室白天温度不要超过15℃,晚上保持在5℃以上,如低于5℃,必须加温御寒。每天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调整好室温。春蕙要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春化”期才能开出较理想的花品。带花兰草在室温15℃以下时,接受窗外的散射光,让其充分发育。兰草由于个性差异,常常会借春开,我们要采取一些必要的低温管理方法加以控制。(冰点以上10℃以下)用此方法,也可延后兰花的花期。
经过寒冷的冬季,春蕙兰先后结束休眠期拔箭开花;这时期可细仔观察兰花花蕾整个生长过程,积累品种鉴定、花品识别的实践经验。“雨水”之后各地兰事活动频繁,兰花交易活跃,这些经验在实际的操作中显得十分重要。
兰花日常管理是一门艺兰技术:兰花的开品,是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一个好的铭品,管理得当才能开出好的花品。花茎的长短与湿度有关,对春兰影响较大,蕙兰较小。春兰里的绿云、玉梅、江南雪等管理不当高仅四、五厘米,花草不相称,严重影响美观。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在抽箭期,适当增加兰盆湿度、湿润兰房环境、翻盆等,是增加花杆高度实用而又简单的方法。
兰花的开品与湿度有关,花期湿度过高,一些花守差的品种,会出现落肩、开天窗、外三瓣后倾等现象,即所谓“武相”。春蕙兰中的荷瓣类、水仙类兰花,在舒瓣前大排铃时要控制盆中水分;而春蕙中的奇花、蝴蝶、飘瓣类兰花要尽量湿开,让其充分舒展花瓣。
光照会影响花色,带花兰花在花蕾期应多受散射光照。春兰在花瓣出苞衣前、蕙花在小排铃时要移到弱光处,兰盆上部增设顶部光源,利用植物的向光性,使花杆挺拔向上,兰花展放后花瓣厚实,色嫩有神,现代兰人们还利用套管遮光技术进行分色处理,新技术更能显现兰花明丽的色彩。
为了适时参加兰展,人们常常采取温控技术对兰花进行催化。兰花放入温箱后,经过三四天的提温,白天温箱控制在25℃,晚上在15℃,湿度保持在70%~90%。春兰经过十多天,蕙兰经过20天左右的加温就能开放了。由于品种特性的不同,各花因长势、进入生殖生长期的早晚等原因,进入温箱后抽箭的时间亦有前后,我们要经常观察,及时调整,争取让它们同时放蕾。
兰花以型、神、韵、香被国人喜爱,怎样通过提高栽培技术使它们能向世人展示其更美丽更高雅的姿态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探索吧!